查看原文
其他

掘金新基建,商业航天投资正当时

五木先生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五木先生 | 撰文


高层会议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新基建”成为舆论之中一大热词。
据券商机构测算,2020年七大涉及新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约为1万亿元至1.2万亿元。“目前这个情况下,拉动新基建可以说是在经济下行时的一种被动选择。”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基建”这一词,强势进入了大众视野。
在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新基建发展的努力之中,商业航天在其中的作用正在凸显,也将奔赴一场未知。
 “短期内以卫星制造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不仅面向国内客户也可以面向毛利更高的亚非欧中东的国家。长期价值放在卫星组网后的数据应用,是一种可持续有前景的商业模式。”普华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赵怡箐撰文表示。

01
政府的预算多了

“现在遥感数据在政府服务方面的单子开始多了起来。”银杏谷资本副总裁徐明表示。“以往,卫星成本高,精度不高,效率也比较慢。相对来说,随着对地观测的精度、时效性,以及相应的商业服务不断好起来,这些服务也将因此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空缺。”
有资方人士表示,对地观测等技术在港澳地区的应用前景比较好。“香港跟澳门是比较注重隐私,倘若不能装摄像头,很多地方便无法看不到。而卫星恰好可以拍到人的流动等城市动态,进行周期性复盘。”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好的沿海城市已经开始购买相关服务了。“沿海地区工业较为发达,对监测环境变化的需求较大,如判断周边海水、河道等色差变化、污染程度等。城市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也为商业遥感提供了新路径。”徐明指出。
从这个应用作为入口,各地开始在新基建领域释放利好政策,积极布局。
近日,重庆市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及北斗定位服务应用项目开工,总投资2亿元,今年投资0.45亿元。项目结合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等需求,规划建设重庆市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应用服务统筹,以及“北斗三号”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增强网络。
“广东韶关等城市规划部门,包括环境、国土部门都购买了相关服务,对环境的变化、违规房屋搭建等需求也增多了,一年大概有三四千万采购订单。一来降低管理成本,二来提高效率。”徐明表示。
在他看来,数字化的基建这一波澜将会带来一批新的预算,发展趋势或许随之开始转变。“原来有些部门可能没那么多资金购买服务,疫情之后,一些城市管理部门的预算会增加。倘若遥感服务从以前的可买变成了必买服务,可以说是一种增量。”
有投资方分析称,“公安部门对于社区管理、综治等方面的预算肯定会增加。此外,这波疫情反映了很多地方的应急管理局建设略有延后,应急管理层面的工作需求也会相应增强。再加上现在各地搞绿码通行,多个部门的数据一打通一上线,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便成了一个新的热点。各地市政法委牵头的社会综治,包括数据安全治理将成为新的商机。这一波的动能会比较大,对城市管理方面预算的力度也会加大。”
“在购买服务和力度方面,一些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走得相对靠前。沿海地区对遥感等新技术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要比内陆高,包括政府部门的人员素质、管理层的接受度等,相对来说服务会容易推广一些。但同时很多厂商都在盯着,竞争势必激烈,不一定容易拿单。落后地区可能对新兴技术这块不了解,但竞争少,可能谈起合作来更容易一些。” 有资方寄希望于商业航天服务能抓住地方政府需求增量所带来的一波红利。

02
新基建,新场景

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新基建,在有些资本方看来,不乏利好。“新基建会给商业航天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可能会促进商业航天的某些细分领域的发展,比如火箭发射基础设施建设和低轨小卫星星座建设。”
增量需求有了,但市场不一定很快起来。
徐明指出,“商业航天现在很火,热度是有了,很多地方领导也都是航天系出身。但是现在的服务商都是初创企业,体量并不大,商业模式也还没有完全出来。若想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不单单依靠政府项目,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现阶段还是集中前些年提的几个应用场景,比如环保、规划、农业预估产量等传统需求,总体依然没有太多的新场景。”徐明表示。
有资方坦言,整体需求尚未遍地开花。“这么多年来,卫星遥感应用在整个航天产业里面的占比大概只有2%。大量的数据没有用起来,主要还是因为下游的市场需求不足,不知道拿这些数据做什么,而具体需求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目前还说不好。”
突破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关键还是要寻找更多的应用落地场景。“现在主要还是基于图像应用,包括传感器应用。更多部门的场景应用可能还没有出来,比方跟城管部门如何互动等。”
有资本方坦言,难点在于需求认识不足。“以前大家对这一领域接触很少,基本上是国家部委、协会等集中使用,一些民营企业没机会去接触这一块服务,应用相对比较窄。随着商业航天创企越来越多,势必会推广民用市场以及商用市场的普及,而不单单集中在政府服务。就像当年摄像头刚发展起来一样,最早摄像头用来安防,后来发现可以作为新零售的入口,用途也越来越多。商业航天同样如此。随着应用的深入,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应用场景,慢慢会形成新的增长点。”
正如赵怡箐所说,“未来庞大的卫星运营市场以及随之而来层出不穷的发星计划是整个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这也是新基建可能为商业航天市场化带来的新契机。“相信这次数字新基建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出现,把市场推的更大。但这块是增量,打进市场、盈利肯定都需要一定的市场适应期和周期,包括前期可能要免费试用,或者通过一些典型标的免费试点,做出效果来。” 
不过,有资本方坦言, “新基建中肯定会有投资机会,但是期望在新基建热潮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投资项目也是有难度的。

03
资本聚集加快马太效应

实际上,有资本方对VC等参与新基建之中的机会略带悲观态度。
“航天航空、大军工类可能也是一个万亿的市场。但相对来说,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更多还是以国家主导型为主。这一较高的壁垒,更适合于那些长期耕耘、产业的投资者。而一些偏消费端、偏c端市场,更多是以市场化的机构参与居多。”有投资方表示。
而在赵怡箐看来,“航天和军工实质上是一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航天公司的客户主要还是集中在政府部门和军工单位。”
也有资方认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更适合PPP模式主导,整体来看,对vc并不适合。对于投资方来说,可能只有一部分投资项目会和新基建有交集。”
这份悲观更多考虑的是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今年的资本市场还是不乐观,募资难和退出难的现象仍然存在。2019年总的投资规模较2018年下降了40%多,将近一半。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有可能比2019年还困难一些。”
“从行业的情况来看,头部机构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他的非头部的投资机构肯定日子会比较难,如果募资不顺利,将面临业务萎缩,甚至会离开这个行业。”有资本方感慨。
这一马太效应也同样体现在被投企业之中。“以前是分散着投的,不同领域的前三名可能都会投一点。现在环境下经济比较紧缩,大家比较谨慎,一般只看头部的一两家。”
被投项目少了,资本也开始聚集。“虽然大环境不好,但对于符合预期、发展快、前景好的项目,资方还是愿意投的。未来的趋势是,越是好的项目,它被投的概率越高,而且融资的数量越大。毕竟大家都比较谨慎了,要投就投好项目。一旦出现好项目,融资成功率很高,资本聚集的几率也会增加。”
一方面抱团取暖,一方面投早期项目。“对于能募到钱的机构来说,节约子弹一般有两个打法:一个是几家联合投一个项目,今后这种抱团取暖的情况会比较多一些。另一个是项目的投资阶段前移,把后部的机会留给更有钱的大机构。早期项目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要小,中后期的项目,资金的需求量通常更大一些。”有资本方表示。
对投资机构来讲的话,也将根据赛道和资本环境进行适当调整。“投PE阶段和投vc阶段,对投资团队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早期项目,项目发展的不确定性强,风险更高,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对技术、产品、市场和创业团队有更好的判断。PE阶段的投资,相对更偏重财务上的判断,两者对投资团队的能力要求各有侧重,并不一致。”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补齐环境监管的“拼图”

《精读》

重庆新基建全面开工,航天遥感及北斗应用总投资2亿元!“多测合一”的“新基建”难题“影子公司”搅局“北斗概念”智慧水利是空间信息产业的菜?长三角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首批6个项目,投入5.2亿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